首页 > 华体会综合体育登录

机场智造 “沙海孤岛”建机场

  南抵瓜达尔港、北连新疆喀什的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2015年,中巴两国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定了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该合作布局包含在瓜达尔新建一座符合中国和国际通用民航机场建设标准的现代化机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资金额度最大的100%使用无偿对外援助资金的援外项目。

  成立于1954年的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是中国机场建设旗舰企业,近70年来始终深耕国内民航机场建设市场,为国内90%以上的民用机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紧跟国家战略,勇当机场建设“走出去”的排头兵,积极开拓非洲、中东、东南亚、中亚等区域的重点国家项目,打造“中国机场建设”品牌,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民航“空中丝绸之路”高水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成功中标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承担项目管理任务,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开展协调、设计、监理及项目管理工作。2018年,民航机场建设集团依据工程项目需要成立了由丁侃、朱铮、廖建新等12人组成的瓜达尔项目现场管理组,踏上了“一带一路”机场建设新征程。

  当项目组成员最终转乘仅能容纳42人的ATR42螺旋桨小飞机抵达目的地瓜达尔国际机场时,出现在眼前的是由3间平房组成的航站楼。这里常年高温炎热,降雨极少,热风卷起黄沙飞舞,空气中弥漫的全是土腥味。在高温、高辐射的炽烈日光下,天地间尽是漫漫的灰黄色。

  “来的这一路,心理落差太大了。”项目总监兼管理组副组长朱铮说,“在地图上看瓜达尔三面环海,到了才发现这里没有绿色,甚至看不到生命的迹象,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不过,在迅速调整好状态之后,朱铮和同事们相信,中国人来了,相信这里单一的色调不久之后就将被改变。

  项目组在飞行区揭牌仪式上向时任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左二)赠送国产大型客机C919模型

  “瓜达尔”在乌尔都语中的意思是风之门,其地处中东、南亚交会之地,紧扼从非洲、欧洲经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通往东亚、太平洋地区数条海上重要航线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经济价值突出。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风之门”暗流涌动。

  早在2004年,巴基斯坦政府就已经着手瓜达尔新机场的选址工作,并在2009年建成了场址周边的围界及巡场路设施,但后期由于缺乏资金而导致项目停滞。10年风吹日晒,场址围界已是破损不堪,放眼望去,黄沙漫漫,戈壁茫茫,只零星地冒出几株荆棘。

  初到瓜达尔,由于场址地不符合巴方提出的安防设施要求和条件,项目组只能暂时住在中方公司经营的港区里,以通勤往返的方式开展工作。每次去现场,项目组工作人员都须提前报备,但能否按计划出行、具体出行时间则是未知数。同时,严峻的安防形势成为推动项目进展的最大阻力。

  为了尽早入驻现场,推进项目施工,项目组加紧临时营地建设。现场没水没电,材料供应紧张,项目综合部经理廖建新和同事们不等不靠,通过自建蓄水池和安排水车拉水,收集地面的苦咸雨水;通过自建发电机厂,解决了临时施工用电的问题;将易拉罐改造成简易信号放大器并通过架高信号天线,满足了基本的临时通信需求,为各项工作开展打开了局面。

  “逢山开山,遇水架桥”。瓜达尔的物资供给极为匮乏,项目组与卡拉奇的中方经营者建立采购渠道,每周或者10天才能收到一次生活物资,但送来的蔬菜品种很少,新鲜度就更别提了。但大家苦中作乐,想方设法自己动手创造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广场、道路用道面砖铺砌,另外的地方用碎石压盖土面,扬尘少了,驻地看起来干净、舒服多了。但生活区域没有绿色,总显得缺乏生机、缺少灵性。瓜达尔荒漠化严重,绿色植被难以成活。大家收集了能够见到的所有植物的种子,西瓜籽、苦瓜籽、辣椒籽,苹果核,还有沙柳等沙漠作物,一次次试种、试插、试栽,只要能萌发出小芽,哪怕明知道是棵野草,大家也视如珍宝,小心呵护……“我们争取实现蔬菜自给、鲜花满院、瓜果飘香,把这一小块荒漠变成生态园。”朱铮回忆道。

  当南瓜叶、哈密瓜叶长出五六片时,嫩叶引来了沙漠蝗虫、蟋蟀、象鼻虫;瓜秧开花后,引来了大黑蜂、细腰蜂,还有巴掌大的蜘蛛、一拃长的蜈蚣……令人惊喜的是,小麻雀也成群结队来“光顾”了,久违的叽叽喳喳声为驻地增添了不少生机。

  交通设施建设涉及的领域和细节繁多。建设一座机场,小到地基土壤,大到航线规划,工作可谓千头万绪。项目组的工作人员深知,在海外建设机场,简单地进行标准移植是行不通的。

  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具有政治、经济双重属性的重要项目,也是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的体现。为了配合瓜达尔港一体化统筹和长久发展,瓜达尔新机场遵照适当超前规划的原则,本期建设目标年为2035年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同时项目规划了一条3658米长的跑道,达到目前民用机场最高标准——4F级,能够完全满足空客A380、波音747-8等大型飞机的起降需求,这在同等吞吐量规模的机场中是不多见的。

  在荒漠上援建这样一座现代化国际机场,对设计单位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必须对谈判、设计、确认等各个阶段全面把控,做到对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内容的精细化处理。

  早在2017年项目专业考察阶段,考察团队就发现瓜达尔地质条件特殊且复杂,土壤湿陷性、溶陷性特征明显,遇水会软化、崩解。如何经济高效地完成地基处理必然的联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结构安全和后期质量。

  在民航机场建设集团的全力支持下,项目组经过试验段施工和多轮专家论证,提出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满夯的强夯工艺。这种工艺需要让大吨位的锤体从10米左右的高空自由落体,在压实土体的同时可改变其原有结构。

  办法有了,项目组却因缺水犯了难。瓜达尔干旱少雨,土体含水量仅为2%~4%,不足以满足强夯要求。在飞行区施工高峰期,项目平均每天的生产用水需求超过3000立方米。为此,项目组在全场范围内探孔找水,钻了240米仍未见地下水,只好开挖长2.5公里、高差达10多米的明渠,引海水到现场作为地基处理和土方施工作业的施工用水。由于场区每个区域的含水量不一,项目组每次注水前还要对划定区域进行含水量测定,然后确定钻孔间距、注水量,通过3次~4次增湿才可以做到理想的含水率。

  巴基斯坦的强夯设备很少,项目组想尽办法凑足10台,才勉强满足了工程要求。然而,在艰苦的生产条件下,施工现场几乎总有3台以上设备出故障,而每等一个小配件都至少需要3天……

  在18公里长的机场围界内,时间走得无比缓慢。夜里,不请自来的风沙在简易板房外耍起了威风。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半年后,病毒开始入侵这块几乎与世隔绝的驻地。当地仅有一家小医院,项目组的工作人员生病只能依靠简单的药物进行隔离治疗。更让大家紧张的是,一旦病情突然恶化,病人甚至不一定来得及转院,因为从当地前往卡拉奇的航班是不定期的。与此同时,国际航班暂停让项目组的工作人员的回国休假计划无限延期,而来自国内的人员、物资无法按计划抵达,更是严重阻碍了项目整体计划推进。

  作为项目管理组组长,丁侃的压力最大。来到驻地后,患上严重肩关节风湿和膝关节积液的他,每天都要把施工作业区巡查一遍。他以身作则,要求管理组真正下沉到现场,做到“纵向到底,每一个分项全过程严控;横向到边,人机料法环全部因素管理全覆盖”。

  在施工安全方面,他坚持技术先行,带头勤看图纸和规范,力争弄懂每一项工艺和做法,反复学习援外制度手册、管理合同和施工总包合同,将各类合同近千页、近万项条款都烂熟于心。

  “网络通信差是让我们最难受的事。”丁侃和记者说,“很多同事跟我差不多年纪,大家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却无法为家里分忧。我们大家常常自嘲,‘真正过了几年佛系生活’”。在项目现场,手机信号一断就是一个星期,经常无法与外界联系。丁侃惦念患重病的父亲,也担心正在读书的孩子。那时,他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丁侃发出的消息常常石沉大海,因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耽误工期,尽早完成项目”。

  72.3万平方米的土体,67.8万平方米的水泥土垫层,全场地基处理工作持续了10个多月的时间。暴晒和强辐射让很多项目人员的肤色与当地人相差无几。当最后一车混凝土卸落在模板里,跑道全面贯通时,大家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随着机场项目建设,瓜达尔港也发生了巨变,从过去贫困落后的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地区物流枢纽和产业基地。从新增装卸设备到升级电力设施、完善供水系统,再到扩建配套工程,如今的瓜达尔港码头已拥有3个多用途泊位,可同时停靠2艘5万吨级货轮。

  在距离港口26公里的沙丘戈壁上,一座现代化的机场拔地而起。航站楼、航管楼及其他单体地基基础和结构工程全部完工,飞行区跑道、跑道灯光已具备校飞条件。

  作为机场的核心建筑,瓜达尔新机场航站楼的设计别具匠心。其造型汲取文化元素,立面采用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形似巨大飞鸟。

  在三面环海的“风之门”,短时飓风可达200公里/小时(相当于14级以上的风速)。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项目组制作了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检测,对敏感区域和部位进行结构调整和加强;数次到沿海地区学习调研,最终确定采用连续不锈钢焊接金属屋面工艺,使屋面形成一个整体,具备抗风揭、抗腐蚀、强防渗等多种功能;在设计深化阶段,通过采用BIM建模,对各类管线的综合排布来优化处理,缩短工期、节约造价。

  瓜达尔新机场不仅是一座“攻坚机场”,更是中巴友谊的重要“建证”。项目组的用心体现在工程的一处处细节上:机场主要建筑结构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并适当增加安全系数;站坪高杆灯、路灯等长期外露的设施进行了防腐处理;为避免登机桥倾覆,增补抗台风地锚设计的基本要求;航站楼金属屋面增加了隔热层厚度,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高温辐射影响;场外工程选择太阳能路灯,让清洁能源点亮这座空港的未来……

  在商务部合作局组织的3次中期验收中,瓜达尔新机场项目实施工程质量均被评定为“优良”。最近一次中期验收表明,飞行区43万平方米的道面板基本没断板现象,充足表现了中国标准、中国质量和中国速度。项目团队的工作得到中巴双方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被誉为专业扎实、能力突出、务实肯干、成绩突出的项目管理团队。

  据介绍,在项目组刚到瓜达尔时,当地工人每天的伙食费通常只有3元~5块钱。自新机场开工建设以来,项目招聘了大量巴基斯坦工人,高峰期超过1500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此外,2020年4月,在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的支持下,项目组代表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参加了中资企业发起的捐助活动,到现场向瓜达尔地区贫困村庄捐助抗疫、生活物资,将温暖传递给善良友好的当地百姓,充分彰显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Giving wings to the prosperity of Pakistan.(为巴基斯坦的繁荣插上翅膀。)”在巴基斯坦当地的媒体宣传中,记者常常把瓜达尔比喻成中国的深圳。新机场建成后,将与瓜达尔港海运线路、东湾快速路等共同组成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改善瓜达尔地区交通条件,商业活动、生活出行将更便利,新机场的运行也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瓜达尔新机场已进入室内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项目团队依旧在积极协调人员、材料、机械等,加班加点推动项目建设。

  “越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放松。”全体项目人员信心满满,“作为民航机场建设‘国家队’的一员,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回想起这一段坚守经历,心中应该是感到无比自豪的。”(中国民航报 记者田以丹 通讯员达旭瑶)

  近期,湄公河—澜沧江国家机场规划和运营会议在柬埔寨金边市召开。本次会议是湄公河—澜沧江合作框架下的湄公河—澜沧江国家民航合作倡议的第五次会议,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受中国民用航空局委托参加。民航机场建设集团首席财务官姚至怡出席会议,并作题为《数字化技术在中国机场建设中的应用》的交流发言。

  姚至怡代表民航机场建设集团介绍了中国机场建设发展情况,分别从数字化选址技术、空地一体化仿真模拟技术、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及数字化监测等方面向各国代表团展示了中国机场数字化建造成果,并对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概况、国内业务情况及海外重点项目进行重点介绍。她表示,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愿充分的发挥中国民航数字化建造技术的优势,与各合作方深入开展机场建设全过程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期间,参会各国代表团分别围绕民航业发展现状、机场规划、机场建设、机场安全、机场运营、机场数据与网络安全等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讨论。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代表团以及柬埔寨机场公司、各航空公司、空管公司代表等人员参加会议。(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郗尚义)

  近日,由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民航国际签约、民航建工参与施工的沙特利雅得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H指廊项目机坪围界封闭任务顺利完成,项目现场移交。

  该项目位于沙特利雅得国际机场4号航站楼南侧,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施工内容有新建H指廊与现有T4航站楼连接,翻新停机坪、服务车道、供油管线等空侧设施。H指廊项目设置4个近机位,机坪面积为9.95万平方米。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科学组织、昼夜奋战,于24小时内完成围界施工任务,赢得了机场方的高度赞誉。在后续施工中,项目团队将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保质保量交付,在海外打响“中国机场建设”品牌。(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周磊)


上一篇:假辣椒种子扰乱印度商场

下一篇:阳溪镇20000个飘浮盘奏响春耕“椒”响曲